晋商文化的仁义核心:立德为本与仁善无形
“仁”是儒家文化的基本概念,也是核心概念,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友善,《论语·雍也》中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仁”成为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是协调和评判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的最基本最根本的道德准则,后来这一概念内涵外延不断丰富,包含了宽人、慈爱、爱护、同情等感情,提倡人与人相互友爱、帮助,对人不要生坏心,待人宽厚而好施恩德。每个人要为人忠诚老实,做有道德、人品高尚的人。“仁”是儒家理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状态。
晋商是儒商,这就决定了晋商必然是德商和仁商、义商,秉承儒家精神的晋商把修身齐家立德树仁作为成事立业的前提,作为教育子弟培养后人的重要内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晋商的儒商风骨在他们事业发达之前和之后虽然表现不同,侧重不同,但其精神实质是一样的。
(一)晋商文化中的立德为本
晋商的仁德不仅是自我修炼约束的规范,同时也是安身立命的准则,晋商关于做人的实质可以概括为以德立身,立德为本。
声名赫赫的乔致庸的家教中有著名的“三戒”、“五不准”:戒骄、戒贪、戒懒,不准吸鸦片、不准纳妾、不准赌博、不准冶游、不准酗酒。“戒”也好,“不准”也好,都是围绕“德”这一核心制定的规范,以德为核心,杜绝一切不良品性,杜绝一切奢侈享受,杜绝一切邪道妄为。乔家以家业兴旺为重,有一个新的分号建立,乔家大院就添一盏红灯笼来无声地庆贺,取红利见增之意,表达方式沉默而吉祥,红灯笼在此的含义和作用并不是一些影片中诠释的那样。
在中国所有外出经商的商帮中,晋商是走得最远、漂泊时间最长的,他们中很多人从十几岁就离家去当伙计,学做生意,不论哪一家商号,伙计制度都有一条严苛的纪律,就是三年才允许回家探亲一次。如果说背井离乡、浪迹天涯还不够苦的话,晋商还有一条家族戒律就是外出经商不得携带家眷,更不得在外纳妾。真正的晋商生活是这样严谨严格甚至于严苛严厉,远非我们今天所想象的,更不是某些小说作品和影视剧表现的那样。唯其如此,晋商才能够成就了纵横欧亚几千里、驰骋商界五百年的伟业。
(二)晋商文化中的仁善无形
德必然要求仁,德必然带来仁,德无仁则枯,以德为本的晋商必然把仁善作为德的具体实践,但晋商的行善不是大张旗鼓,更不是沽名钓誉,而是出于自身内在的真诚善意。
晋商的仁善体现在商业经营上就是合作互利,他们认为最好的发展格局是与别人共生共赢,所以晋商坚决反对和杜绝垄断。乔映霞用经典的“一团和气”来作自己客厅对联的横批,并把这种和气推己及人,推家及外。晋商大多是家族经营,家族成员的和谐自不必说,对于雇员的关系也有和谐之策,人身顶股制就是晋商在人事上首创的一种协调劳资关系、让利于员工的入股办法。晋商不仅家族经营,而且联号经营,他们广建会馆,用宗法社会的乡亲感情彼此团结在一起,用关公作为统一的商业宗教,互相帮靠。
原创文章,作者:匿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shanglianmeng.com/index.php/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