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民宅乔家大院
曾经创造过辉煌商业成就的明清晋商早已离我们远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关著述的不断问世,才使得今天的山西人了解到先辈们的辉煌业绩。如今,山西晋中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晋商文化旅游区。因为那里是晋商的起源地,更重要的是当地集中着五座深邃富丽的晋商大院比如:祁县乔家堡村的乔家大院、祁县县城的渠家大院、太谷北村的曹家大院、灵石静升镇的王家大院、榆次东阳镇车辋村的常家庄园。今天带大家走进祁县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曾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文物先进单位,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是清代商人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1756年,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三面临街,四周为全封闭青砖墙,建筑面积为4175平方米,是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设计精巧,工艺精细,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早在1985年就辟建为民俗博物馆,是最早修复开放的一座晋商大院,更因为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而蜚声海内外,几乎成为晋商大院的代名词,甚至连许多从未到过山西的外地人也知道:“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专家们称:乔家大院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乔氏家族的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由小本生意起家,从闯荡口外的小伙计成长为垄断包头商业的大财东,包头城至今仍流传着“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俗语。乔氏家族的产业在第二代创业人乔致庸手中继续发扬光大,达到鼎盛,商行、银号开到了京津、东北、长江流域。徐珂《清稗类钞》中估计乔家共有资产四五百万两,事实上乔家的各类动产、不动产加起来应该有数千万两之巨,大约相当于现代的近百亿资产,这在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条件下,是一个难以置信的天文数字。
乔家大院历经三次大规模兴建、扩建始成今日格局,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六十余年。乔家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分为六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共313间房屋,整个大院的布局为双喜字造型,又称在中堂。
乔家大院型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以三丈高的砖墙封闭。大院内,以一条80米长的甬道分隔,甬道尽头是乔家祠堂。甬道南北各有三个大院,北面三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依次为东南院、西南院、新院。
乔家大院的最后一次扩建是在民国十年,由乔映霞主持新建了新院并改建了西北院。乔映霞为乔致庸长孙,人称成义财主。乔映霞思想进步,信奉天主教,仰慕西方文明。受影视剧和传统思维的影响,人们往往以为这座古朴宅院里的少爷小姐们身穿着传统绣衣玩着古老的游戏,而事实上,到乔映霞掌家的时候,乔家子弟们已经穿着西式服装打开网球了。正因为如此,乔家大院的最后一次扩建,体现出“中学为休,西学为用”的色彩。新院的风格不变,但窗户全部换成了大格玻璃,配以西式装饰,屋檐下的真金彩绘,也在原来的“麻姑献寿”、“满床笏”等传统创作内容中,加入了铁道、火车等新事物。在西北院的改建中,更是按西式风格装修了客厅,增设了浴室和西式厕所。
日本侵略军占领祁县后,乔氏家族远走避难,乔家大院则通过与教会的关系,挂上意大利国旗躲过了日军的侵扰。解放后,乔家大院先后被机关、部队、学校占用。文革期间,一些革命干部曾经准备“拆院建校”,并且拆掉了几间过厅和厢房,所幸没有造成更大的破坏。1986年,乔家大院辟为民俗博物馆。
乔家大院内,除了明清家俱外,还收藏着“犀牛望月镜”、“九龙宫灯”、“万人球”等乔家珍品。此外,有四块牌匾颇为引人注目,它们是李鸿章亲自书写的“仁周义溥”、山西巡抚丁宝铨受慈禧太后面谕赠送的“福种琅环”、民国十六年祁县昌源河东三十六村送给乔映奎的“身备六行”以及傅山先生手书的“丹枫阁”匾额。
1990年,张艺谋筹拍《大红灯笼笼高高挂》时,为寻找一处合适的外景地而跑遍大江南北,其中包括四川刘文彩庄园、阎锡山故居等,均不如意,在朋友的推荐下,他来到了乔家大院,才发现这里与剧情珠连壁合,说不清剧本为大院而写,还是大院为电影而建。与剧情不同的是,乔氏家族的门风极为严谨,严令禁止纳妾、贝者博、酗酒,为此,剧组在开拍前,专门举行仪式,焚香祈求拍摄顺利。电影拍摄完毕后,剧组留下了数百个红灯笼,悬挂红灯笼,从此成为乔家大院以及其它晋商大院最重要的装饰。而事实上,山西民间传统上并不悬挂剧组制作的长型灯笼,而是悬挂圆型灯笼。如今,乔家大院还专门开辟出一个陈列室,展示该片剧照和部分道具。
前一段时间看到报纸介绍,才知道章子怡的母亲也是乔氏家族的外孙女,章子怡前往台湾期间,还曾与乔家在台后人认亲。
原创文章,作者:匿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shanglianmeng.com/index.php/855/